西汉贤良魏相(散文)
文/王义尚(山东)
在古有“天下之中”的定陶区,历史上这里曾走出一位西汉时期的魏相。他出身在一个寒微的农家,关心百姓熟络农事,走向仕途登入殿堂后,便一再告诫朝里大臣,要自律勿伤农本;劝谏皇帝从政廉洁勤政爱民,为百姓减轻了诸多负担。
据定陶区政协文史委工作人员王建新提供,魏相能够脱颖而出,是缘于他的自幼聪明好学,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和孜孜以求。西汉后期的儒学,成为当时治国安邦的指南,魏相尤其是对《易》爱不释手,因其《易》是六经之首,富含辩证思想,许多人都认为它蕴藏着“大道之源”,魏相就细读深究《易》中之奥妙玄机,苦心思索钻研,渐渐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
在西汉的初期,为了恢复因秦末战争而残破衰败的社会经济,朝廷实行“黄老无为”的道家治国理念。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转向强盛,治国理念发生了深刻地变革。武帝笃信“外儒内法”,其严刑酷法和苛刻赋役,不断地加剧了内外矛盾。到了汉武帝晚年,社会经济趋于凋敝,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动荡的苗头。形势逼迫之下,汉武帝被迫颁布轮台诏书,宣布罪己,承认此前施政错误。遂决定转变内外政策,扭转严刑峻法、横征暴敛的旧政策,实施富民重农,减轻疾苦恢复国力的新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趋向繁荣,过度役民的思潮再度泛起。魏相担任了宰相后,主张减轻百姓负担,坚决遏制旧的思潮复起势头。他上书宣帝,劝其减少对外征伐。目的之一就是减轻百姓的负担与痛苦,使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北方匈奴袭击西汉在西域车师屯田的军队。因有汉军的坚守,匈奴始终无法攻破车师,汉宣帝派常惠率张掖、酒泉起兵救援,迎屯田士卒还渠黎。救援成功后,宣帝与魏相、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认为可以趁着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方,致使匈奴不敢再度侵扰西域。
魏相注重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屡次上书奏请“平冤狱、宽租赋、弛山泽破池、禁秣马酿酒贮积”“慰安元元、便利百姓”。拳拳爱民之心溢于言表,见诸史册。他关心灾荒救济,特意提出“本于农而务积聚,量人制用以备凶灾”的主张,反对国家铺张浪费,主张量人为出节约资源以防备灾荒。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坚持认为百姓反抗是朝廷剥削压迫的结果。他指出,由于朝廷政策失误,造成百姓衣食无着,丧失了基本物质生存条件,所以不得已而触犯了刑科,还说:“夫风雨不时,则伤农桑;农桑伤,则民饥寒;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繇生也。”又说:“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就是说,要求皇帝行政遵循阴阳调和的自然规律,不可恣意行事,过度透支民力。并一针见血地抨击那些尸位素餐执行不力的官员。
魏相在茂陵为政期间,严惩豪强政绩卓著,没过多久便升任为河南太守。接下来,他继续执行整顿吏治,惩办贪官的政策。致使一些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整日惶恐不安小心谨慎,甚至有的因惧怕吏治严厉私自弃官而逃。为了赈灾济困核查官员,他身体力行不畏烦难,考察各地实情,从而能够察微知变,秉实相报,具有防微杜渐的远见卓识。一些地方官瞒报的灾情,多都被魏相探查知晓,以便尽早采取赈济措施。
在实行轻摇薄赋政策的同时,注意减轻百姓负担,奖励耕织。为了防止官员侵害百姓利益,魏相进一步致力于弊政与吏治的整顿,大力施行改革选优劣汰,京师和朝中大臣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吏中选拔,对那些庸碌钻营之辈随时给以罢免。由此,魏相被史称为“汉史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2022年1月7日(农历腊月初五)
【作者简介】:王义尚(笔名冬虫夏草),1957年生,政府职员、中共党员。曾受聘于山东菏泽新闻学院《记者摇篮》报编辑部副总编。自1979年在部队发表作品,已发表作品3000余件。作品散见于《菏泽日报》《大众日报》《牡丹文学》《作家与读者》《现代作家文学》《时代文学》《文笔精华》《世界诗歌文学》《大西北诗人》《北极光》《文学纵横》《当代华语名家文选》《当代文学精选》《参花》《东方典藏.金榜名篇——四十年文创成果精品选粹》《新世纪大爱文学.作品精选》《中国乡村诗选编》等报刊、杂志等一些文学网站近百家,获省、市级表彰奖励80余次。作品多次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展》。系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菏泽市作协、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等,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定陶区作协理事。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zonghexinwen/2022/0110/955.html
上一篇:《散文百家》期刊是什么级别的,是核心期刊吗
下一篇:当代散文||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