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散文|夜渔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奉友湘 晚饭时,小唐、大刘和我约好,晚上偷偷去水库里捕鱼。从友邻水库借来的渔网就躺在渔船里,白天晒太阳,晚上照月亮,白白浪费资源。好久不沾荤腥了,守着水库没鱼吃

文/奉友湘

晚饭时,小唐、大刘和我约好,晚上偷偷去水库里捕鱼。从友邻水库借来的渔网就躺在渔船里,白天晒太阳,晚上照月亮,白白浪费资源。好久不沾荤腥了,守着水库没鱼吃,实在是窝囊。因此,我们想趁着夜色下水库去捞一把,如果能有收获,至少可以私下饱餐一顿。但我们不能惊动水库管理站领导和更多的同事。因为领导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要是水库捕鱼的消息传出去,各方都会闻腥而来,头儿们必定招架不住;而知道的同事多了,我们就吃不成“独食”了。所以,我们不能出去太早,一定得等大家都梦见周公了才出发。就像当时大家爱学的电影《地道战》里的台词:“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晚九点,各个寝室都没了光亮。那时的夜是黯淡的,我们点的是蜡烛或煤油马灯。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从物质到精神都匮乏到极点。没有恋爱,没有娱乐,没有消遣,甚至没有书读。漫漫长夜最是难熬,除了抽着劣质香烟,摆点半荤不素的龙门阵,大家便只有搂着寂寞早早困觉。

夏末初秋时节,天气不冷不热。小唐、大刘和我在管理站保坎下的水边会合。19岁的小唐扛着双桨,18岁的大刘提着马灯,小大刘两个多月的我就只拿着自己的雨衣——当然,他们也带着,雨衣是我们捕鱼的工作服。

解缆开船。小唐是桨手,自然在尾舱操桨。我坐在他身后的船尾上,而大刘则坐在船头——因为中舱堆满了渔网,不便坐人。这渔网大名三层刺网,由浮子,网身和网坠构成。圆球型的浮子按一定的间距固定在纲绳上,差不多正常成年男人拳头大小 ,泡沫塑料的质地,轻盈而又浮力强。网身是尼龙丝织成,一共三层,一、三层网眼大,几十斤重的鱼也可以通过。中间一层网细,网眼大概只有一二十平方厘米宽。鱼在水中奔逃时撞过第一层网,遇到第二层细网的阻挡,便会顶着第二层网钻进第三层网,第二层细网自然形成一个网套;惊慌失措的鱼见逃不掉,就会顶着细网掉头回来,自然又会形成第二个网套;如果鱼不停乱窜,便可能会被套上一层又一层。这便是三层刺网捕鱼的原理。网体的最下面便是一条条胖泥鳅般的网坠,又称网脚,用铅制成。沉重的网坠在水中把网拉直,像一道道墙一样横亘在水中,成为鱼儿难以逃脱的铜墙铁壁。不过,这种专业渔网是保护“未成年”鱼的,大体上一斤重以下者可以成为幸运的“漏网之鱼”。

小唐娴熟地划着船,往管理站对面那条沟的深处驶去。这是一条很长的水库河汊,足有几千米长。我们的网长度有限,只能围住其中的一段河道。小唐是管理站的划船高手,双桨在他手里就像使筷子般轻巧灵活,下桨、推桨动作优美,有如摇滚一样的节奏。夜色里只听得“刷刷”的落桨声和船头犁开水面的汩汩声。

大约二三十分钟后,船驶到了距河汊尽头差不多一千米左右的地方,我们准备在这里开始下网。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岸边,大刘跳下船,用一根楔子一样的木桩,把网头牢牢地固定在水边。这时就可以下网了。我踏进中舱,在网边挤出立脚的地方,预备扔网脚。作为捕鱼新手,我只能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粗重活儿。而大刘则负责下浮子,这活儿技术性强一些,有时得处理网打结之类的问题。小唐依然划船,不过下网时是倒着划,跟划赛艇差不多,不同的是站着操桨。这时船尾在前,船头在后,渔网就在船边顺利溜下。说话间小唐开始奋力向后倒船,速度比前进还要快。这种快速行驶也是捕鱼作业所需要的,就是要迅速将鱼拦住,以免鱼听到响声逃之夭夭。我躬下身子一把一把地抓起网坠,不断向水里扔去,水面咕咕咚咚绽开一串串水花,网坠带着网衣顺着船舷滑入水中;大刘则灵巧地舞动双手,在船头快速放浮子。很快,洁白的浮子便在水面上排成一线,像一条硕大的珍珠链漂浮在夜色里。不一会儿,船到了另一边,渔网下了三分之一。小唐把船掉过来,让船头靠岸,大刘又在岸边打下一根木桩,将网固定。趁这个机会,我才得以站直,甩一甩发软的右手,伸一伸躬得发酸的腰,深深地喘上两口气。

喘息未定,小唐又开始奋力倒船,斜着往对岸划去。此时船已经轻了许多,船速更快了。我闷着头不停地往水里扔网脚,以跟上船倒行的速度,不多久又开始气喘吁吁。好在人年轻,18岁的心脏是坚强的,想着鱼的香味,这累也像是放了糖的。经过三个折返,十几分钟后,我们终于下完网。从浮子上看,渔网在河道上像一个拉开的大大的“Z”。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zonghexinwen/2021/0317/791.html

上一篇:乡土散文:消失的锔锅匠
下一篇:散文《不要打开那丛青蒲》赵绍文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