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马茂军千年的宰相翻了案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九八七年,马茂军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中学当了两年高中老师, 后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又继续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他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

一九八七年,马茂军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中学当了两年高中老师, 后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又继续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他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是唐宋八大家。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既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开国谋士之一,也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宰相之一。但是在明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际上他名声非常小,而且争议不少……” 这是马茂军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大宋名相赵普:他是一个憋屈哥》的开场。 农家子弟到宰相,得有多智慧 马茂军博士毕业后,二十年来都在研究宋代文学,对于历史也特别看重,“读历史最受益的就是宰相传记,想想,一个人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宰相,他的人生智慧有多大!”过去大家对赵普有五大恶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廉,甚至是不学无术。但是马茂军研究发现,这些恶评有些强加,于是为赵普做翻案文章。 世人对赵普的恶评从何而来?马茂军认为,这首先是由于宋代要树皇帝的形象,压低宰相的形象;其次就是朱元璋为自己杀文官、武官做舆论的遮掩,从而指责赵普对宋太祖不忠。《明史》中记载:“是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所以因朱元璋的“金口玉言”,赵普的形象一下子跌到十八层地狱,一直没翻过案来。 赵普是如何从农家子弟到宰相的?在百家讲坛中,马茂军分集进行讲述。第一集讲了赵普是“失学儿童”,因为战乱读不了书,立下天下太平的治国理想;第二集是他当了赵匡胤的“秘书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建立起强大的赵家军;第三集是“点检作天子”,帮助赵匡胤做皇帝;第四集是策划发动陈桥兵变;第五集是当了宰相,出谋杯酒释兵权;第六集是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总体来说,赵普“打造”宋代的辉煌有三大招:杯酒释兵权、文官政治、半部论语治天下即儒家治国。“赵普虽然是偶然的人物,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没有他就很难有当年的宋朝,武将会造反,这就会造成乱世。” 赵普不仅有智慧,品质也让人叹服。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周世宗率军亲征南唐。赵匡胤攻下滁州后,赵普由宰相范质举荐,担任军事判官。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时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在赵匡胤攻下滁州后也来到了滁州。赵弘殷不幸染上重病,不得不在滁州养病。此时,赵普朝夕侍奉药饵。都姓赵,于是,颇为感动的赵弘殷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赵普。 后世评价起赵普无微不至地照顾病入膏肓的赵弘殷的这段历史时,常常结论是——赵普眼光过人、富有心机。对此马茂军却有另一番别样的见解,他说:“赵普能够放下身段,去做仆人做的事,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种精神。你能忍天下人不能忍之忍,才能够成就天下人不能成就的大事。” “宰相在做人处事、建功立业、学术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必须特别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事情不会处理,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宰相传记看得多的话,你就会看到宰相当年是怎么为人处事的,你照葫芦画瓢也能处理得七七八八。” 读千本而小天下 马茂军经典上花费很多时间,四书五经要读很多次。马茂军坦言《论语》《庄子》《老子》是他一直在读的,是一辈子都要读的。“我讲的精读是要把这几本书能背下来,出口就是《论语》《易经》《老子》和《庄子》。” 马茂军认为,广博的视野与胸怀是从饱读群书中得来的。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马茂军便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我宁愿你们不写毕业论文,但是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多读书”,“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先要寻找巨人”。马茂军强调读经学、史学,强调读书范围要广、数量要多。“中文专业的学生,经济的化学的物理的美术的音乐的天文的,都要涉猎。”他说,“要读一千本,读千本而小天下。广博地读书才有广博的视野,有广博的视野才有广博的胸怀,只有广博的胸怀你才能干大事。” 他认为读书不能“死”,因为这个时代的书很多,必须要快速阅读。“我说中国人读书最精妙的一句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马茂军觉得三天读一本书很难做到,因为有一些书甚至一年都不一定能读完,而“不求甚解”就是求的妙悟。 有趣的是马茂军在图书馆的时候是习惯站着读的,他说一坐下来就读不了了。“我在图书馆从来就是站着读。不能坐下来,是因为书太多了。有些书你一翻就走不动了,怎么会这么好!”他笑着说,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 为了监督和鞭策学生,他列了300多本推荐书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读书小组,每周提交已读书单。由此,马茂军掌握了学生读书的情况,再为其提出建议。“有人读的方向特别窄,我就要求读的方向得宽一些。有人老是读小说,我就会和他强调要重经史。有人读得很慢,那我就要给他打个标记了,下次上课我就要抓他。读得多的就要表扬。”起初,学生们都不能适应,慢慢地,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一开始是三天读一本,后来两天,最后做到一天一本。” 一九八七年,马茂军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中学当了两年高中老师, 后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又继续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他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是唐宋八大家。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既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开国谋士之一,也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宰相之一。但是在明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际上他名声非常小,而且争议不少……” 这是马茂军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大宋名相赵普:他是一个憋屈哥》的开场。 农家子弟到宰相,得有多智慧 马茂军博士毕业后,二十年来都在研究宋代文学,对于历史也特别看重,“读历史最受益的就是宰相传记,想想,一个人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宰相,他的人生智慧有多大!”过去大家对赵普有五大恶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廉,甚至是不学无术。但是马茂军研究发现,这些恶评有些强加,于是为赵普做翻案文章。 世人对赵普的恶评从何而来?马茂军认为,这首先是由于宋代要树皇帝的形象,压低宰相的形象;其次就是朱元璋为自己杀文官、武官做舆论的遮掩,从而指责赵普对宋太祖不忠。《明史》中记载:“是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所以因朱元璋的“金口玉言”,赵普的形象一下子跌到十八层地狱,一直没翻过案来。 赵普是如何从农家子弟到宰相的?在百家讲坛中,马茂军分集进行讲述。第一集讲了赵普是“失学儿童”,因为战乱读不了书,立下天下太平的治国理想;第二集是他当了赵匡胤的“秘书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建立起强大的赵家军;第三集是“点检作天子”,帮助赵匡胤做皇帝;第四集是策划发动陈桥兵变;第五集是当了宰相,出谋杯酒释兵权;第六集是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总体来说,赵普“打造”宋代的辉煌有三大招:杯酒释兵权、文官政治、半部论语治天下即儒家治国。“赵普虽然是偶然的人物,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没有他就很难有当年的宋朝,武将会造反,这就会造成乱世。” 赵普不仅有智慧,品质也让人叹服。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周世宗率军亲征南唐。赵匡胤攻下滁州后,赵普由宰相范质举荐,担任军事判官。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时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在赵匡胤攻下滁州后也来到了滁州。赵弘殷不幸染上重病,不得不在滁州养病。此时,赵普朝夕侍奉药饵。都姓赵,于是,颇为感动的赵弘殷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赵普。 后世评价起赵普无微不至地照顾病入膏肓的赵弘殷的这段历史时,常常结论是——赵普眼光过人、富有心机。对此马茂军却有另一番别样的见解,他说:“赵普能够放下身段,去做仆人做的事,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种精神。你能忍天下人不能忍之忍,才能够成就天下人不能成就的大事。” “宰相在做人处事、建功立业、学术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必须特别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事情不会处理,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宰相传记看得多的话,你就会看到宰相当年是怎么为人处事的,你照葫芦画瓢也能处理得七七八八。” 读千本而小天下 马茂军经典上花费很多时间,四书五经要读很多次。马茂军坦言《论语》《庄子》《老子》是他一直在读的,是一辈子都要读的。“我讲的精读是要把这几本书能背下来,出口就是《论语》《易经》《老子》和《庄子》。” 马茂军认为,广博的视野与胸怀是从饱读群书中得来的。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马茂军便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我宁愿你们不写毕业论文,但是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多读书”,“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先要寻找巨人”。马茂军强调读经学、史学,强调读书范围要广、数量要多。“中文专业的学生,经济的化学的物理的美术的音乐的天文的,都要涉猎。”他说,“要读一千本,读千本而小天下。广博地读书才有广博的视野,有广博的视野才有广博的胸怀,只有广博的胸怀你才能干大事。” 他认为读书不能“死”,因为这个时代的书很多,必须要快速阅读。“我说中国人读书最精妙的一句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马茂军觉得三天读一本书很难做到,因为有一些书甚至一年都不一定能读完,而“不求甚解”就是求的妙悟。 有趣的是马茂军在图书馆的时候是习惯站着读的,他说一坐下来就读不了了。“我在图书馆从来就是站着读。不能坐下来,是因为书太多了。有些书你一翻就走不动了,怎么会这么好!”他笑着说,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 为了监督和鞭策学生,他列了300多本推荐书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读书小组,每周提交已读书单。由此,马茂军掌握了学生读书的情况,再为其提出建议。“有人读的方向特别窄,我就要求读的方向得宽一些。有人老是读小说,我就会和他强调要重经史。有人读得很慢,那我就要给他打个标记了,下次上课我就要抓他。读得多的就要表扬。”起初,学生们都不能适应,慢慢地,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一开始是三天读一本,后来两天,最后做到一天一本。”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1/0730/919.html

上一篇:我与地坛心魂的一场生死叩问
下一篇:第二十九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年度经济新闻人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