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散文阅读的考查中,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是阅读的重点,也是文章阅读的终极目的。但这往往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由于自身的阅读积淀的局限和散文自身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学生对散文中呈现的不同时代的作者所描述的不同生活情境的个体体验与感悟并不容易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散文主旨理解的阅读方法以及散文主旨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做一介绍及梳理。而在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形探旨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所谓“以形探旨原真神”,就是用以形探旨法去探究散文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什么是以形探旨法呢?即通过分析散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来探究文章的主旨的方法。“形”即人、景、物;“旨”即主旨。
高考考纲中提到,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
而以形探旨法就是解读散文主旨的一种有效方法。“形”,即分析散文中主要人物、景物的特点及内蕴。“旨”,可从以下几个层次思考:分析散文中主要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分析作者对其的情感态度;探究文中主要形象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
而在我们学过的很多经典的文本,我们可以通过以形探旨法分析散文主旨来为学生做示范:
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细致地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场面和形象,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伟大的爱,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的是自己和友人夏夜泛游秦淮河的见闻,通过描写秦淮河月光、灯火、水色等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由沉醉美景到落入现实的怅惘之情。叶圣陶的散文《藕与莼菜》则通过写作者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藕的清淡甘美和莼菜的新鲜嫩绿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清新悠远的思念。余秋雨的散文《莫高窟》通过叙写莫高窟艺术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魅力,表现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也揭露了统治阶层的荒淫残暴和奢侈,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与高超的技艺和创造才能。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抒情散文《鸽子》描述了在暴风雨来临前,一只白鸽飞到树林外面去找回另一只白鸽。最后,两只白鸽一起飞回家并一起依偎在屋檐下的感人场面,歌颂了两只白鸽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的高尚精神与生死与共的珍贵情谊,寄托了屠格涅夫晚年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散文中主要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特点的理解,也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景物形象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进一步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连接,揣测散文中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春》里所描绘的春景的活泼生动、清新美好就传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里对山上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小屋的喜爱以及对享受置身精神家园的乐趣。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通过对晚上海棠花开放细腻的观察和细致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细腻的体察与感悟。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通过描绘自己融入佛罗伦萨自然的轻松快意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描绘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怀生命的由盛及衰,表达对生命美好与人生永恒的体悟。
还有一些哲理散文如爱默生的《自然》通过写自然的包容伟大,启迪读者感受人融入自然的喜悦与充实。周国平的《找到回家的路》启迪人们能拂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蒙田的《热爱生命》启迪人们要学会细细品味生命的美好与充实乃至烦恼。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写出了人在肉体上虽然是脆弱和渺小的,但在精神上却是深邃而伟大的。人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创造力与坚韧的意志又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种最可贵的东西。启迪人们要学会通过思考去追寻真理并学会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
解题时学生可以这样操作:划出文章中形容主要形象的关键词,划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议论、抒情句来抓准散文的主旨。
答题模式为:
文章通过对某人、景、物……特点的描绘,表现了他(它)的……内在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引发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社会、时代、世界……的思考,揭示了……深层的文化主题(民族心理、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1/0225/775.html
上一篇:近代报刊散文的品格试析申报自由谈初创十年散
下一篇:我的田野记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