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翻译审美主客体视角下的散文翻译研究 ——以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散文概论 散文又称美文,是作者将自己所见所闻中的真情实感鲜活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古今散文的界定范围不同:在古代文学中不押韵、不排偶的文章均被称为“散文”,而近

1 散文概论

散文又称美文,是作者将自己所见所闻中的真情实感鲜活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古今散文的界定范围不同:在古代文学中不押韵、不排偶的文章均被称为“散文”,而近代以来则把除诗歌以外的文学体裁称为“散文”。

散文的特点,主要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不仅具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而且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散文的分类,可以将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如许地山的《落花生》、抒情散文——如冰心的《樱花赞》、哲理散文——如尼采的《我的灵魂》等。

散文的鉴赏,其重点要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读散文要识得文眼、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品味散文的语言、领会作品的内涵。那么散文美在何处?散文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魅力主要体现在散文的语言和意境。

散文文体概念属于“文学文体学”的范畴。专家将包括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目的等内容的文体学派称为“文学文体学”。谢楠曾在其文章中指出“文体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语言对其场合的适合性,适合就是一切。这一原则指导着翻译过程”。

2 翻译美学理论的发展

翻译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朱光潜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翻译美学”这个术语,并且提出“翻译绕不开美学”。1992年奚永吉出版《翻译美学比较研究》一书,人们将此作为翻译美学的开端。刘宓庆在1995年成功著书《翻译美学导论》,其中阐述了翻译美学理论的整体框架。1998年美国翻译学家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合著了《文化构建》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翻译美学理论就在这样的文化转向的背景中酝酿而生。毛荣贵在2005年首次以“翻译美学”为书名,成功著书《翻译美学》,其中把美学思想作为中心思想客观详细地分析了翻译美学。在2006年王洪涛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导原则,从散文英译的角度分三个层次研究翻译美学。随后翻译美学一度得到专业人士的深层次研究。

翻译的审美主体就是译者。当原文的审美主体和审美结构的审美条件属于统一关系时(而不是对立关系),这样的审美再现过程,即翻译才能具有审美效果。其中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内涵,这是最基础的条件,对审美意识具有启蒙作用;第二,审美意识,是指对事物美的感知和敏感度,这是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内涵的另一种表现;第三,审美经验,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多次审美活动而产生的审美感知以及审美认识能力。

翻译的审美客体就是指原文和译文。刘宓庆先生将审美客体中相互关联的四个模块——语言结构、语义结构、审美结构和逻辑结构归结为两大类,即审美表象因素(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审美非表象因素(意境层面、风格层面)。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翻译审美客体的各个因素,才能译出一篇出色的美文。

3 翻译审美主客体视角下的散文翻译实例研究——以谢冰莹的《黄昏》翻译为例

《黄昏》是谢冰莹写于1934年5月8日的一篇散文,由于当时被国民党追捕她被迫从福建转站长沙,并在那里的青山祠中一心一意地从事写作。下面我们将结合上文对翻译审美主客体的分析,以张培基先生对《黄昏》这篇散文的英译本为例进行美学鉴赏(以下原文均出自谢冰莹《黄昏》;译文均出自张培基译作Dusk)。

3.1 翻译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意识

翻译审美主体只有拥有强烈的审美意识,深入到原文中去,才能与原文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把文章译得恰到好处,完成审美再现。

原文:他又继续着说:“你为什么不是男孩啊……”

真的,“为什么我不是个男人呢?”我细细地咀嚼他这句话的意义。

译文:“It is a pity that you're not a boy!”He continued.

“It is a pity that you're not a boy!”I chewed over his words again and again.

这里并没有直译将“为什么”译为“why”,因为张培基先生读懂了作者的当时的思想感情——为自己是个女儿身而感到遗憾,“pity”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正是作者强烈的审美意识使得在译文中也能再现原文的感情色彩。

3.2 翻译审美客体——语音层面

原文:最难过的是黄昏,最有诗意的也是黄昏。译文:Dusk is deadly dull,but also most poetic.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0/1210/692.html

上一篇:顺应论视角下的散文翻译对比研究 ——以朱纯
下一篇:汉英句法差异 ——以张培基散文翻译《学问与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