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嬗变与传承:从记叙文到纪录片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们最初对电影的认识是“它可以像现在的复印机一样将现实复制下来”〔1〕,可见,早期的电影一般被用于记录现实生活。不过,与摄影相比,电影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主要体现

人们最初对电影的认识是“它可以像现在的复印机一样将现实复制下来”〔1〕,可见,早期的电影一般被用于记录现实生活。不过,与摄影相比,电影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主要体现在它呈现出来的真实感是动态的、活灵活现的、远超其他载体的。之后,电影的记录功能被保留、延续了下来,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纪录片(电影纪录片)。到了20世纪初,电视出现,纪录片又多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虽然电视纪录片与电影纪录片有着诸多不同,但二者同为“纪录片”,同属“影视艺术”,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一、嬗变与发展

诚然,纪录片是19世纪末出现的新艺术,是最早可以称为“电影”的艺术形式,但它一定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追根溯源,“纪录片”与发轫于数千年前的“记叙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明显的莫过于纪录片的解说词。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法,用以写人、记事、写景的一种文体”〔2〕,纪录片的解说词大体上也是这样,倘若将其排印出来,就是一篇记叙文。

那么,从记叙文到纪录片,从文学到影视,从一种艺术到另一种艺术,究竟发生了哪些嬗变?

第一,艺术的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记叙文属于散文,散文属于文学,从文学艺术到影视艺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否则,就不会新产生一种名之为“电影”的艺术,也不会产生出一种名之为“电视”的艺术。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记叙文与纪录片的关系正如“吟诗”和“唱歌”的关系,虽然前者属于文学,后者属于音乐,但二者实际上同属于“说唱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音乐中颇受欢迎的“rap”最初就是黑人在富有节奏的机械声中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而形成的。虽然记叙文和纪录片是较为相近的艺术,影视中也有很多文学的成分(“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等说法能够成立并被广泛运用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二者显然不同。记叙文主要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纪录片一般以画面、音乐、解说三者的有机结合呈现出来。从宏观上看,其一,纪录片比记叙文多了声音和画面,可以向观众展现单纯的文字所无法准确、生动、形象地进行描绘的画面和场景;其二,纪录片将文字的阅读形式变成视听形式,倘若不看纪录片,仅仅通过听(解说),也可了解大致的内容。从微观上看,纪录片中的文字主要是用来解说画面的,由于画面已经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解说要略去记叙文中用于勾勒画面的内容;也正因此,文字的描写功能淡去,叙述功能得到了凸显。

第二,艺术的载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记叙文所属的“文学”和纪录片所属的“影视”都是艺术的一种,但两种艺术的载体完全不同。记叙文的历史十分悠久,载体较多,从远古时期的甲骨、石头、青铜器等发展到木简、竹简、缣帛等,再发展到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纸张和近年来兴起的硬盘、光盘、U盘、网盘等。纪录片的历史较短,迄今为止仅有一百多年,电影纪录片的载体相对较少,从胶片、录像带等发展到近年来一直使用的硬盘、光盘、U盘、网盘等;电视纪录片的载体则比较复杂,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显像管电视到液晶电视,从球面电视到平面电视,从有线电视到无线电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等等。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的载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二者都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相对而言,影视的发展更为迅猛:从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到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约5万块,其中绝大多数为数字银幕)跃居世界第一,仅百余年的时间电影就从“胶片时代”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从1925年电视在英国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电视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只用了70年左右的时间。文学作品虽然也在从“纸质出版”向“电子出版”发展,但其速度和影视作品比要慢得多,目前仍以纸质出版为主。

第三,艺术的要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记叙文若想出彩,就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注意用词、讲究修辞、追求流畅、力争简洁等;而纪录片要想出彩,除了在文字上与记叙文有大致相同的“追求”外,还需讲究镜头、构图、色彩等与摄影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等相关的技巧,以及背影音乐(音乐艺术)、解说人的语气语调语速(语言艺术)等。所以说,纪录片是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既具有记叙文的特点又增添了许多新要素、形成了诸多新特点的艺术门类。我们知道,有的记叙文在阅读时脑海中会呈现许多画面,虽然这类画面感较强的记叙文只占记叙文的一少部分,而且其画面感与纪录片展现给我们的画面感相比,通常要弱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画面感较强的记叙文也有自身的明显优势(与纪录片相比):纪录片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虽然真实、生动,但毕竟是瞬间的、确定的画面;画面感较强的记叙文则给读者留足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只要不超出描述的范围,其脑海中的画面可以任意地切换,场景可以随机地组合,思想可以自由地驰骋,意识可以自觉地调动。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0/1209/683.html

上一篇:文本细读之于高中散文教学 ——以《风雨中忆
下一篇:王震坤的城市山水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